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(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,也称社会责任/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CSR / ESG 报告)是企业将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、战略、方法,及其经营活动在经济、社会、环境等维度产生的影响定期(一般按年度)向利益相关方进行披露的沟通方式。企业通过编制和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,可以系统梳理、分析面临各种责任风险,推动企业内部管理提升和改进;有利于将企业可持续战略贯彻实施于各项工作;有利于满足各利益相关方需求,提升企业形象和影响力。
一、现状
从市场的总体情况来看,我国的ESG发展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。近年来,监管机构在推动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方面提供了一些指引,相关制度也正在逐步完善,如2018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《上市公司治理准则》,修订的重点之一就是强化了上市公司在环境保护、社会责任方面的引领作用;2019年3月,上交所发布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》,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,并视情况编制和披露社会责任报告、可持续发展报告、环境责任报告等文件;2020年9月,深交所修订了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》,将对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披露情况进行考核,重点关注的方面包括是否主动披露ESG履行情况,报告内容是否充实、完整等。
除了在ESG信息披露监管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,我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意识也整体有所提升。2019年度,A股市场有102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,占比约为26%,比2018年度的24.14%提高了近2%,而且其中有8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在上市首年即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,这充分反映了政策推动的有效性。
二、意义
有效的披露,可为企业带来诸多益处:
加强环境与社会风险的管理,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。
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品牌和形象,提高企业声誉。
满足政府、行业协会的监管要求,合规且系统展现自身在CSR/ESG方面的绩效。
选择负责任的供应商,共同维护客户权益,提升客户满意度。
注重企业内部员工的成长,吸引并保留人才。
持续对社区做出贡献,企业与社会共赢。
尽管如此,于投资者而言,当前企业的ESG信息缺乏、披露标准不统一,以及数据缺乏可比性仍然是开展ESG投资的一大痛点。对刚开始涉足报告的企业而言,可持续发展报告似乎令人望而却步。可持续发展报告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可以协助企业发现利益相关方关心的问题。通过报告,让利益相关方和资本市场能聆听到企业的故事。
为响应国家号召、按期保质完成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,各大中型企业相继有序开展了相关节能降碳工作,包括不限于:企业气候战略制定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、碳资产管理、节能减排规划等。其中,节能减排项目作为企业主动谋划,抵消自身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形式,其与碳交易机制互相匹配和影响,在为企业规划二氧化碳“零排放”路径早日实现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睿德碳汇将从投资周期伊始的节能减排改造作为出发点,对如何筛选关键技术有效结合能效提高项目提升投资成功率做介绍。
在2020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,习近平主席表示: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力度,力争2030年实现2030年碳排放到达峰值,争取2060实现碳中和。在2020年12月气候雄心峰会上,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宣布:“到2030年,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降低65%以上,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%左右,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,风电、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。”